/
沂源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打出精准扶贫...

沂源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 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

2021-03-22 阅读量 3

沂源县是革命老区县、山区农业县,现有脱贫享受政策人口20694户、33902人,脱贫不享受政策7008户、14110人,即时帮扶人口552户、1184人,贫困人口占全市1/3,有10个扶贫工作重点镇,占全市1/2,有14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占全市1/3,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近年来,沂源县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工程、德善工程、摘帽工程”,全县上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14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五通十有”和集体增收任务全部达标,20694户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沂源县、沂源县扶贫办同时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沂源县危房改造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南鲁山镇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乡镇”。

一、以严细实作风扛牢主体责任,确保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位

沂源县扶贫办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根据革命老区县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薄弱的实际,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规划,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两位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强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和扶贫队伍建设的通知》《沂源县脱贫攻坚督查问责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先后召开了6次脱贫攻坚千人大会,书记、县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挂包12个镇办,严格落实“挂包同责、督导同责”;621名市县第一书记、扶贫指导员沉到村里,持之以恒抓党建、促脱贫;9867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0694户贫困户,进村入户办实事、解难题;2182名网格员靠在户下,逐人逐户抓问题、促整改,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帮扶措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

二、以市场化手段培植壮大扶贫产业,确保贫困户家门口持续增收

牢牢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政府出台政策,撬动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充分做活产业发展的文章,增强扶贫造血功能。一方面,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奖励资金,进一步撬动市场主体,大力扶持桔梗加工、腰果去壳、玻璃贴花等投资小、见效快、易操作的手工业、副业项目,创新推行了“小微扶贫站点”模式,已发展小微扶贫站点1084个,带动9200多名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实现人均月增收700元以上。南鲁山镇因产业扶贫成效明显,被国务院扶贫办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典型镇”,带富能人陈义冲被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另一方面,整合上级扶贫资金和农业农村各类扶持资金,推动“化零为整”,集中力量办大事,扶持优势企业实施优质扶贫产业项目,规范抓好236个产业扶贫项目高效运营,确保持续发挥效益;常态化策划储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推动产业扶贫项目与产业振兴项目紧密衔接、融合互促。同时,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实现企业发展壮大、产业转型增效、村集体持续增收、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多赢目标。

三、以“一上一下”机制精准开展即时帮扶,最大限度防返贫和新致贫

(一)建立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整合各职能部门专业力量,建立“一上一下”即时发现机制,通过相关部门大数据比对,对家庭重大变故户,“自上而下”第一时间提出预警;通过农户申请和镇村干部排查,“自下而上”及时反馈返贫和新致贫风险,即时开展帮扶救助。目前,已识别即时帮扶对象552户、1184人,全部落实了帮扶措施。

(二)加强特殊人群管护。我县共筛查重残、重病、严重精神障碍、留守儿童等特殊人群1474人,根据实际状况,分类施策,加强管护。对半失能特殊人群落实了“N+1”帮扶措施,村里成立2-3人的管护小组,采取“定量任务清单+灵活需求清单”的管护办法,每周上门不少于3次;对完全失能特殊人群落实了“1+1”公益岗,公益岗负责特殊人群全部生活起居,每天上门做好日常照料、个人护理、就医服务、跑腿代办等工作,确保特殊人群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让他们活得有尊严、过得更幸福。

四、以内外兼修的务实举措,全面提升脱贫成效

(一)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提高生活品质。大力实施危房改造,采取“统一鉴定,统一招标,统一补助标准、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统一拨付”“六统一”模式,改造危房10234套,并创新推行了“周转房”,保持房屋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发挥了社会效益,我县危房改造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高标准、常态化抓好家庭洁美,制定督查考核办法,重点压实各镇办责任区的责任,对74个责任区每月打分排名,前20名的兑现工作经费奖励,半年进行观摩点评,排名前6名的责任区,对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后5名的通报批评,连续2个月后5名的进行组织处理,用最严的考核、最硬的措施,打通落实的“最后一米”。同时,以村居为单位,深入开展“家庭洁美”示范户评选,通过发放“扶贫超市”积分兑换券、扶贫项目差异化分红等方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真正实现贫困户家庭常态化洁美。以贫困户“家庭洁美”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实现“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目标。

(二)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针对贫困户实际,精准开展扶志、扶智行动,完善脱贫激励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以奖代补、多劳多得”奖励措施,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全部采取劳务补助、务工奖励等方式发放,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先后选树了215名自主脱贫典型,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五、以信息化手段打造精准扶贫云平台,确保帮扶责任精准到位

为彻底解决9867名结对帮扶干部难管理、帮扶工作不精准的问题,实施了精准扶贫云平台工程,打造信息化“智慧扶贫”。结对帮扶干部全部安装手机终端APP,每次入户走访情况均实时上传云平台。成立精准扶贫指挥中心,对全县结对帮扶干部上传信息在云平台上全面梳理汇总,一方面实现了对结对帮扶干部的实时监督,另一方面通过云平台大数据分析、汇总、调度,为全县脱贫攻坚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启用精准扶贫云平台APP“学习•测试”模块,督促扶贫干部熟练掌握各项精准扶贫政策和各项民生政策。云平台运行以来,全县结对帮扶干部入户率达到99%以上,并通过大数据比对,对贫困户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家庭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进行了及时处理,贫困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六、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扶贫试点,不断巩固扩大脱贫成果

着眼长远,以改革的办法,抓好“解决相对贫困”“扶贫资产管理”两项省级试点。一是扎实开展“解决相对贫困”试点,我们正在集中攻关,坚持把贫困边缘群体纳入保障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标准线,建立“随时进、即时出”动态管理机制,构建“1+N”综合帮扶救助体系和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同步解决“脱贫、解困”两大难题,在解决困难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实现生活更有质量。二是扎实开展“扶贫资产管理”试点,全面落实好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四权分置”,依托专业公司,对县镇统筹、联村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规范高效运营管理,确保扶贫资产持续稳定保值增值。

0
相关推荐